現實生活的我們在眾人面前避諱談到自己私領域,卻在臉書上,洋洋灑灑地將人生傾瀉而出,人們是越來越「孤獨」或是「不孤獨」,是什麼樣的情感驅使,讓我們在臉書上打開心房,對陌生人解釋自己存在意義?而這究竟是有意義的對話?抑或只是自己對自己的喋喋絮語?


你與臉書朋友的關係究竟是什麼?這關係是否既輕?且薄?又短?你有多少臉書朋友?這些朋友你最近是否與他們真正對話過?有多少的臉書朋友,是你這輩子從未打過照面?你透過按讚的動作,尋找著對方的認可?還是對自己的肯定?多少個夜晚,你掛在臉書上,好像經歷了所有事... 但一夜過去,留下的關係卻是什麼都沒有?


當你剛結交一個新朋友時,你是否曾經在臉書上窺視別人的隱私,你跟她的關係彼此還很陌生,但卻見過雙方家長,知道彼此的寵物名字,瞭解對方的喜好,甚至完整學歷與工作經驗?只要滾動稍稍滾動滑鼠,你們即可成為熟悉的陌生人?而這一切豈不是件詭異至極的事情?

 

我承認,我沈溺於臉書,自從開始使用智慧型手機,隨時隨地可以上網收發E-mail,隨時看著朋友的更新狀態,不知不覺得生活漸漸習慣這種行為模式,漸漸地反覆確認臉書狀態的時間,從一天一次變成一天數次,緊接著隨著使用次數的增加,你甚至將手機帶入廁所,放在床頭,每天睡前以及起床的第一件事,就是確認臉書上朋友的更新動態,只要智慧型手機或電腦,消失在你眼前超過半小時,你就開始焦躁不安,這時候你開始懷疑自己罹患了強迫症,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、且令人沮喪的重複想法與行為,好在,你觀察身邊的人,發現許多人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跟你同樣的情形出現,於是你安心了,謎之音在你後腦勺說:「掛臉書可是種流行的文化呀」,謎之音給了自己繼續沈迷的理由。

 

公司會議,超過半數人低頭不時確認智慧手機裡的最新訊息,每個人都異常忙碌,深怕不小心遺失任何一個友人的最新動態消息;私人聚餐,大夥們也迫不及待的拍照打卡,急著向朋友昭告明日排泄物的今日長相;許多人在眾人面前避諱談到自己私領域,卻在臉書上,洋洋灑灑地將人生傾瀉而出,面對著電腦螢幕,我們仿佛是向神父告解般,虔誠地將自己的人生完整道出,伴隨著「去隱私」的「臉書行為」形成,人們究竟是越來越「孤獨」或是「不孤獨」,有一堆朋友的「讚」作陪,是否就是「不孤獨」?是什麼樣的情感驅使,讓我們在臉書上打開心房,對陌生人解釋自己存在意義?而這究竟是有意義的對話?抑或只是自己對自己的喋喋絮語?

 

況且這其中,尚可能存在著虛假的成分,刻意在臉書上呈現良善美好的一面,刻意維持著自己交遊廣闊的氣度,有些朋友的動態,似乎重點在於塑造自己的形象?我們以為臉書真實?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如此誠實!或許另一方也選擇相信這種刻意?加入粉絲團,希望成為明星的朋友,知道他生活裡的大小事情,但其實許多的粉絲團,不也是行銷操作的一部分?刻意營造的七分虛假加上三分真實,此時此刻並不值得大驚小怪?畢竟這原本就是崇拜偶像的時代, 粉絲們期待藉由偶像的動態更新或照片或卡打,得到些許蛛絲馬跡,拉近彼此的世界,透過臉書,世界變近了?但靠近的是虛擬的網路世界?現實生活中,我們依然是熟悉的陌生人?

 

玩臉書的過程中,有些朋友漸漸看淡這一切,隱身幕後,不再自行更新動態?但他仍是天天上臉書,默默關心著朋友的動態,或是轉而吸收臉書上的資訊共享,卻不再輕易發言。

 

 

觀察我的臉書朋友

觀察臉書朋友的發文習慣,其實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。

 

 

社會觀察家

有種人隨時轉貼各種消息?不論是政治百態、搞笑影片、藝文資訊,總是不吝的將自己的搜刮立刻轉貼朋友,偶爾加上一兩句的揶揄諷刺的評論,此時此刻,人人都是「社會觀察家」,但在現實生活當中,這類朋友是否真的那麼熱情積極?!

 

隨時發文者

一種朋友是只要掛在臉書,「隨時發文者」,不論大小雜事,拉哩拉雜都可以更新,於是你被迫知道他幾點起床?照三餐問好?今天購物買了什麼?跟男友吵架發生啥事?所有你想知道跟不想知道的,你通通都避不了。

 

呢喃者

神神祕祕的呢喃者,這種朋友,會突然在臉書上丟出一兩句耐人尋味的話,例如:我好想死...;這世界是否沒有明天?無止盡的墜落吧!一開始常被這種朋友嚇個半死?好吧~後來發現,他只是想裝憂鬱,那就由他去吧。

 

按表操課者

把臉書當日記,有朋友會在一早PO出當天的行程,按表操課者,一抵達既定行程,立即打卡昭告天下,把臉書當成日記,只是以前日記是寫給自己的隱私記事,把PO臉書當寫日記,將私人活動通通攤在陽光下,則帶點公開出席活動的意味。


一律按讚者、潛水者

「一律按讚者以及潛水者,這兩類的人通常絕少發文,按讚者,這類朋友或許是基於觀眾認同心態,只要看過動態,隨手按個「讚」,表示我看過囉,這類朋友堪稱最佳人氣粉絲推手。還有始終不聞其聲、不見人影的潛水者,哪天他突然浮出水面,回應你的動態,你還真嚇了一跳!也才恍然原來這無影忍者朋友一直存在臉書的世界呢?!

 

 自拍者

自拍者」,隨時更新自己的美膚照片,採用的角度,必是下過一番苦心研究,小臉大眼楚楚動人,一登出立刻引來朋友的讚嘆:太美了、好萌、臉好小,超正,總而言之,人人在臉書上,隨時可以成為人氣美女。

 

好吧!我的臉書朋友,看了千萬不要對號入座,雖然我就是在說你!

 

 

有時候你會忘了,你究竟是在跟誰對話?有時候,可能,你只是想跟自己對話!


臉書畢竟跟部落格不同,更新動態只消一下子就便淹沒在文字海中,許多朋友一天內更新動態的資訊高達五次以上?隨時update自己的最新動態,是有這麼急切想要傳達自己嗎?你究竟是想跟誰對話?有時候,可能,你只是想跟自己對話!甚至在選擇開放權限時,你也會遲疑一下,最後僅選擇對自己開放,或是悄悄刊登又悄悄刪文。在虛與實之間?將帶動「孤獨」、「疏離」、「流動」、「隱私」、「窺視」等關係?陷在臉書裡的我們,即使看穿一切,卻又心甘情願的身陷其中。

 

但不可否認的,臉書真的很便利,不管是主動或被動的更新動態,營造出讓人仿佛在臉書界很活躍的印象,即使在現實世界裡,其實是沈默寡言的性格,在臉書上又是另一個化身,但這也是部分的自我,只是尷尬的是,當人們真正面對面時,你們熟悉彼此的最新動態,卻突然間一時語塞,不知從何聊起!

 

 

 

  

近來美國和挪威兩地的研究人員紛紛提出類似研究,指出使用臉書會啟動腦中的「反饋機制」,得到類似進食、賺錢或性愛的滿足感,這滿足感也太不可思議了吧,所以光玩臉書就可以不吃飯?不上班?不性愛?但這也可解釋為何高達8成5的現代人都出現程度不一「臉書上癮」的狀況。

根據調查,平均每個人在臉書上僅有跟21%的朋友互動過。

心理學家Cecilie Schou Andreassen在臉書研究報告中也指出,有焦慮感或人際不安全感的人比較會在臉書上使用成癮,他們太內向,面對面時不敢說話,喜歡在網絡世界的互動。她進一步指出,條理分明、有企圖心、外向的人也可能是熱衷臉書的使用者,但較不會成癮。 

美國《廣播和電子媒體期刊》6月刊登了一項研究報告也指出,美國人平均一個月會耗費8個小時在臉書(Facebook)上,報告裡解釋該現象的成因:受眾或者臉書用戶並非被動地,而是主動地使用社交媒體來滿足他們特定的需求。換句話來說,如果我們無聊了,我們使用社交媒體來娛樂自己;如果我們在尋找某些信息,我們在社交媒體上與人互動來獲得所需信息。這份研究還認為,我們使用社交網絡是為了治癒一個很微小的病痛——無聊。除了能滿足我們的娛樂需求,臉書(Facebook)提供的人際交流和自我表達也深深地吸引著我們。 --------------引用網路資料

arf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最近身邊的朋友仿佛都愛上喝酒這回事?...

究竟是什麼時候,喜歡上喝酒這件事情的?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是莫名其妙,但又帶點順理成章的意味,小時候覺得很奇怪,酒這種東西,苦澀嗆人,但大人愛喝,無酒不歡,還越喝越開心,好奇心驅使下嚐了一口,喉嚨著火,心裡受傷,只能說這酒是大人的滋味太成熟,當時年紀小無法承受,於是偷偷將口中嗆辣的酒吐掉,心裡頭不免懷疑,成人的味覺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

就這樣與酒精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離,一直到出社會五六年後,年過二十五歲,變成大人模樣後,才真正喜愛上這種大人的滋味。而一路成長至三十幾歲,到現在簡直就已經是酒精上癮(誤),我身邊的朋友,不管是男朋友女朋友,步入中年的我們,經過一天忙碌的工作,不管是藍領、白領、高領,這喝酒的風氣,仿佛像是傳染病般的擴散出去,下班的一群人大聲吆喝的出現在熱炒攤,配上尚青啤酒、文人雅士的聚餐,總來杯附庸風雅的紅酒、不醉不歸的生意餐會必點瓶嗆辣的高粱、彷彿不喝不盡興,不喝的人生就無法再繼續,究竟我們是什麼時候變成這個樣子的呢?

隨著年紀增長,身邊喝酒的朋友漸增多,也漸發現到其實喝酒這件事情,本身就是不單純。觀察身邊的朋友,也歸納出了幾款喝酒的原因?

 

因為社交而喝酒

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因為談生意而練成一身酒量,二十來歲,初入社會,為了展現積極合群的態度,下班後,同事邀約KTV唱歌、喝酒,當然這種下班後的應酬是無法推托,況且在這種情況下,菜鳥要有自知之明,對於喝酒這件事,理當義不容辭,直接拿起來罰三杯,這才是上道,(但這究竟是上哪門道呀)!就這樣,我,竟然也數次喝掛在錢櫃,這種喝掛是完全趴在地上站不起來的狀態,好在那時有個任勞任怨的男友,同事們總會電話通知他開車來扛屍,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什麼是完全喝掛,甚至整個晚上吐個不停,從胃裡反芻而出的紅酒,通常呈現種半發酵的氣味,還會止不住的從鼻孔裡流出,常常經過一夜的折磨,面貌身形是狼狽至極,酒,這時候真的像毒藥般。

 

因為好喝而喝酒

酒好喝的原因,不外乎一種是指酒真的好喝,一種則是指喝酒呈現微醺的狀態。

能分辦哪款酒好不好喝,通常已經累積了一段時間喝酒的實力,甚至開始做功課,研讀紅酒漫畫神之,跑品酒會世貿酒展,酒類專書研究,漸漸味蕾開始搞懂卡本內蘇維翁跟梅洛的差異,開始欣賞58度高粱的濃厚香醇,甚至還跨越了紅白酒的屏障,來到冰酒、貴腐酒的世界中,第一次品嘗到貴腐酒是在匈牙利的鄉下酒莊,酒莊老板,面露喜色的從地窖拿出黃澄澄的黃金液體,小心翼翼的斟酒,深怕大意浪費一滴,結果我品嘗一口後,僅悠悠吐出三個字:太甜了!老闆兩眼睜得老大望著我,是那種白天不懂夜得黑的神情,我知道那一刻,阻擋在我們之間的不僅是鴻溝了,而是馬里亞納海溝,我終於知道,那款金黃色液體叫做貴腐酒,以甜度分級,越甜越高級,所以我真的是大外行!事後回想這酒的滋味真是美妙無比,是款好喝的酒。

俗話說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半醉半清醒,仿若霧裡看花,越看越朦朧,越看越美麗,隨著酒精濃度上升,膽子變大,話跟著變多,身體呈現一種放鬆的姿態,臉頰微微泛紅,但這個時刻,妳還知道界限在哪? 妳還知道,對面的傢伙是懷著什麼樣的念頭打量著妳?妳開始覺得自已渾身散發動人魅力,妳也覺得對方是豬頭變帥哥,對於世界的好感度一下提升不少,這樣不是很美好嗎?於是妳開始愛上這種微醺的狀態...

 

因為放鬆而喝酒

辛苦一天,經過十多個小時的繃緊神經,下班後,上緊發條的身體仍然沒有解除武裝,這個時候,躺在床上,即使身體疲憊不堪,腦袋卻怎麼都不輕鬆,這時候其實只要花個十分鐘,一杯冰涼透頂的啤酒,或是半杯紅酒,些許酒精的發酵,立刻讓人整個鬆軟下來,這種神秘的儀式,在許多階層裡都普遍存在著,貨車司機,在經過一日的繁忙後,深夜裡一瓶啤酒下肚,仿佛身心靈都得到了救贖,工作時間高達十多個小時的上班族,深夜在酒吧,一杯鹽狗,one shot入喉,一日的苦悶暫時因醉意而遺忘,期待藉由酒精痲痹著神經,就能跳脫這日復一日的窘境,而這些人,就是為得到舒緩而喝酒的。 

 

 

因為心情而喝酒

好心情喝酒,壞心情喝酒,其實說穿了就是找個理由喝酒。

 

其實還有許多喝酒的原因

有太多的理由讓我們喝酒了,年紀漸長,掛在臉書上跟你一樣年長的朋友,越來越多人POST出飲酒作樂的照片,於是我漸漸瞭解到,夜深人靜時,大夥喝得不僅僅是酒,大夥喝得是屬於我們無法解的哀愁,喝的是漸漸無法改變的人生呀。

 

警語:喝酒過多,有礙健康!

 

 

 

arf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B6129-無規則..

一本書,兩個人,七個國家,八十四天的旅程
如果你把一個地方記憶在心裡,那這個地方就不曾離開
而選擇深刻一段記憶的方法,那就是記錄下來吧!
是的!我們出書了!

兩年前我離開電視台,史先生離開電子業,
這不是第一次一起辭職去旅行,有可能也不是最後一次,
都老大不少了,還這麼恣意妄為,
那一年我們都過30歲,
但有時候冒險的確需要一點勇氣,
於是有了這趟旅程。
旅途中在西班牙因為睡機場,遭到航警驅逐
因為史先生的黃金屎,錯過當天班機
沙發衝浪,遇上天上掉下來的大好人
露宿匈牙利深山睡洞穴,超害怕狼群攻擊
入住老人公寓,跟匈牙利阿嬤共渡八十歲生日
還有巴塞隆納郊區的怪怪特教實習旅館
好多的故事,好多意料之外
兩年前的回憶彷若剛發生 鮮明 清晰(應該是沒白活的關係)
希望這本書能發揮小小力量,鼓勵跟我們一樣愛玩有夢想的人, 
準備好了,就出發吧。
我鼓勵大家去玩,就如同鼓勵自己用力去玩。
人生就只有這一次,why not ? have fun!

          

http://www.morningstar.com.tw/bookcomment-2.aspx?BOKNO=2517129

http://www.eslite.com/product.aspx?pgid=1001127632168212

http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prod/booksfile.php?item=0010555313

本書特色:
1.本書以居、食為主軸,介紹各種省錢遊歐洲的住宿方式及在地美食,並藉由多元的住宿方式,如青年旅館、民宿、睡機場、沙發衝浪等,與當地人互動,進而更深入當地文化。
2.文中穿插青年旅館、民宿的相關資訊,供讀者規劃旅行住宿時參考。
3.每篇附有「食在歐洲」專欄,將旅途中品嘗到的歐洲美食、特產統整分享給讀者。
4.除了居、食,也特闢一篇「自助旅行時金錢大小事」,分享旅途中錢財的管理及防搶。
5.全書圖文並茂,內容豐富,透過本書可以發掘原來玩歐洲的方式如此多元有趣。

arf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Karina是個很有媽媽感覺的女士,七年前一個人從墨爾本搬來到塔斯馬尼亞島,

karina1.jpg  

當時的她,打算尋找人間最後一片淨土,展開她的退休生活,一來到塔斯馬尼亞島,當地人純樸善良的風氣,舒適涼爽的氣候,立刻吸引她決定留在這兒。Karina年輕時,因為從事帆船銷售員,因此周遊列國,曾經在美國、巴拿馬等地住過好幾年,而將近60歲的她,將大半生積蓄買了一棟房子,打算在這好好過她的下半生,Karina因為胃不好,使得她對飲食特別注意,很注重食療養生,此外她也很喜歡烹飪,無論日本料理、西餐、泰式料理都難不倒她,不過Karina煮菜通常都是花很長的時間,精挑細選自家菜園的各式香料,細火慢燉各種肉類,常常搞到深夜,每次都是八九點才可以吃飯,等得我和另一個韓國wwoofer,肚子都餓扁了,不過當嚐到美味兼具媽媽味道的佳餚時,一切等待都是值得的,

IMG_0197.JPG

Karina和我常花很多時間待在廚房,因為Karina對中國菜特別有興趣,我也現了幾招:其中的檸檬魚,炒米粉,頗受青睞喔,每個星期四下午,大家還會放下手頭的工作,圍坐在電視機前面,收看烹飪教學節目,看完還會彼此交換心得,由此可見,飲食在他們生活扮演很重要的角色。在台灣時因為生活忙碌,很習慣每日三餐外食,而在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島,大部分的家庭,都自己擁有一片菜園,並養一些家畜,只要利用現有的材料,就會變化出一道道美味又健康的有機料理,而吃這種有機食物,真的會有一種較無負擔的清爽感覺,食物吃得出本身的味道,單純卻充滿細緻的風味,吃的過程中,真的會洋溢著一股幸福的滋味喔。

karina2.jpg  

此外這些有機農場主人,因為離群索居,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及原則,Karina很堅持每天下午接近黃昏時,一定要來一杯紅酒,坐在後院裡,瞭望遠方的乳牛群,這是她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,和一些朋友聊天暢談東西南北,不過缺點就是,因為太放鬆了,Karina常常酒喝過頭,就忘了煮飯,這個時候,就是scott我出馬的moment,於是乎我就成為了kitchen manager

 karina3.jpg  

IMG_0109.JPG

Karina有一個男朋友叫Ian,有一天Ian請我協助一趟任務,那就是要將35頭的羊咩咩趕上貨車,要從塔斯馬尼亞島東岸移往西南岸,因為今年是乾旱,所以東岸的草很快就被羊咩咩喀光,現在要將羊群轉移到仍有很多牧草的西南岸,這可是大工程一件,首先先得將所有的羊集中在柵欄裡,並開放一個走道連結上貨車,我的功用就是用腳踢一隻隻的羊,把它們趕到走道,並順著路走上貨車,其中還有一隻牧羊犬協助我,在這個過程中,要確保每一隻羊都按部就班的前進,因為只要一隻羊停住或是轉頭,就會造成交通大阻塞,可能會導致羊群互踩受傷的情況發生,所以得千萬小心,經過兩個鐘頭,所有羊咩咩們終於乖乖在貨車上,我們也往西南岸前進,預計車程約兩個多鐘頭,我以為應該是一路平安抵達了,不過不幸還是發生,有一隻小羊,因為體型較小,被大羊們龐大身型團團壓住,以至於窒息死亡,等我們抵達發現時,已經來不及了,Ian非常難過,後悔自己的粗心大意,還親手將小羊給埋了,我也感受到了,澳洲人對於生命的尊重。

 karina4.jpg  

karina5.jpg

到塔斯馬尼亞島前,早已聽說這裡是遍地資源,無論是山裡的奇珍異獸,或是海裡的豐富生物,嚴格的環境監測,使得塔斯馬尼亞擁有比世界上其他地區更有利的農牧業生產條件。尤其在這裡還有一種叫全澳洲人趨之若鶩的產品,就是生蠔,距離Karina家走路十分鐘,就會來到一處河海交界處,這裡擁有一大片的生蠔,全部是野生的,第一次Karina帶我來這裡時,我簡直不敢相信,秉持著中國人愛吃的天性,第一個浮上腦海的疑問,那就是為什麼沒有人吃呀?Karina動手幫我剝了顆生蠔,淋上幾滴現擠的檸檬汁,哇,這真的是人間美味!毫無腥味的巨蠔,入口即滑入喉中,鮮甜滋味裡竟帶著牛奶香氣,吃下去後滿嘴清爽還會回甘,好吃到讓我想拍拍手,給它一百分啦!而Karina告訴我,這個生蠔一天一人有50顆限制,絕對不可以超過數量,吃不完的生蠔還得放回海水中,讓其繼續生長。 

  

karina6.jpg  

IMG_0126.JPG

雖然是滿地的生蠔,但是澳洲人絕對不把它當成是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的天然資源,澳洲政府嚴格的規定漁人們,每年可供取用魚貨的大小與數量,而大部分的澳洲人也都很遵守這項規定,不浪費資源及進行無謂殺生,要讓這片好山好水延綿留長下去。

 karina7.jpg  

 

台灣前一陣子很流行樂活的生活態度,主張一群人在做消費決策時,會考慮到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和對環境的責任,而這股風潮也帶動了環保、有機、慢活的概念出現,不僅是自己過著健康、快樂的日子,也關心整體的環境生態。而我在澳洲看到這一群人,他們可能不知道樂活Loash是什麼,可是他們卻默默在實踐這樣子的精神。

 

       

 

 

arf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Deborah走唱天涯藝術家的河濱花園

deborah-1.jpg  

Deborah’s farm 

擁有兩個小孩的Deborah家庭,有三英畝的有機果園、蔬菜、漿果園跟溫室,Deborah的農場有養雞、蜜蜂、大蒜,此地的工作內容包括:海帶採集、蓋房子、種植蔬菜、搭花園棚架、家事等,我們有馬賽克磁磚工作室,對藝術、音樂充滿興趣,我們也有一艘船可供釣魚及探險。

我常常在想這些有機農場自給自足的模式,真的可以滿足生活需求嗎?或許是以台灣人的眼光來看他們,會覺得這種生活方式很不可思議,走了幾家有機農場後,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沒有正常職業,他們所擁有的僅是一塊農地(事實上也可以說是荒地,並沒有種植任何東西),幾塊能將太陽能轉換電力使用的太陽能板,可以用來節省電費開銷,以及一小區種滿蔬菜香草的菜圃,這些農場主人們凡事講究親身力行,過著環保簡約的生活,但以這種不穩定的收入,如何能支撐一個家庭,如果有小孩該怎麼辦呢?這樣的生活模式,是否有可能落實在台灣呢?

 deborah-2.jpg  

這一次我來到Dover,拜訪了Deborah夫婦的家,他們有兩個小孩,分別是七歲伊莎貝爾和八歲羅伯,出乎我意外的是,這兩個小朋友他們並沒有上學,反而是在家裡自學,說是自學,其實就是由另外一位來自英國的Wwoofer Jenny陪讀,每天看Jenny陪他們在家裡看看童書,唱唱歌,這種教育的方式,可能會羨煞很多台灣的小朋友;媽媽Deborah是一個藝術家,她還曾經參加過台灣雙年展,當她聽說我是從台灣來的,立刻拿出她的版畫作品來,看著由台北美術館出版的中文說明,介紹Deborah的作品,心中突然湧出一股很熟悉貼近的感覺,即使遠在塔斯馬尼亞島,居然可以親眼見證,這曾在北美館展出的原作,實在是很奇妙的緣分,除此之外,她還是一個歌劇演員,每星期會有一次鎮上的例行公演,收入雖然微薄,可是Deborah卻熱此不疲,每到這一天,她總會換上一身行頭,非常慎重其事,而她的老公Laurie,則是吉他老師,一星期兩次到鎮上教小朋友彈樂器,家裡收藏約十把吉他,非常善於彈奏,夫婦倆興致一來,就來個一搭一唱,讓家裡無時無刻充滿藝術氣氛,

 

deborah-3.jpg

而多才多藝的Deborah還有一項特殊才能,就是她會採集河口附近的野花,隨意蒐集的十來種花卉,經過她巧手一變,就成為一串串精緻的花圈,這是可以拿到鎮上賣的,一串以40澳幣賣給觀光客,我曾經問過Deborah,像這樣到處採集花朵,經過手工編織,再拿到市場販售,往往需要超過一星期的時間,這樣會有利潤嗎?Deborah回答我,其實賣花的主要目的,並不是為了賺錢,是為了讓小朋友,可以藉這個過程認識各種植物,成為一種親子活動,在十天的共同生活體驗中,我發現了在塔斯馬尼亞島的有機農場家庭裡,或許因為物質慾望不高,真的可以靠自給自足的型態,來滿足生活上的需要,就這樣編花圈、教吉他,這種在台灣聽起來很夢幻,不被認為是正常職業的工作,就是這個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。

 deborah-4.jpg

至於我在這的主要工作為:整理花圃、鋤草、修屋子,還有一個很特殊的任務,就是打造小朋友的遊樂場,這個月是小女兒伊莎貝拉的八歲生日,媽媽Deborah希望我幫忙,打造一張可以讓小朋友爬上爬下的安全網,某一天午後,我跟Jenny、Deborah偷偷的溜到森林裡,挑選了十幾顆大樹,先把樹幹上的雜枝砍除,再將網子綁在一顆顆的大樹上,形成了一個巨無霸吊床,讓小朋友就可以在上面跳來跳去,任務完成後,Deborah帶著伊莎貝拉走入森林,並告訴她這就是她的生日禮物,在伊莎貝拉的尖叫歡呼聲帶領下,所有人都在大網上跳上跳下,Deborah並準備BBQ,烤鮭魚,和野菜沙拉,以及手工蛋糕,ha ha so yummy….

   deborah-5.jpg

IMG_0033.JPG  

PS.不要以為我每天的伙食都吃這麼"青操",因為Deborah家的經濟狀況並不好,所以每一餐的菜色以自種蔬菜為主,並會有固定的配給量,對於我這個大個子而言,常常都是吃不飽的狀況,所以這是我在這裡十天,唯一吃得飽的一餐…

   deborah-6.jpg  

 

露天浴缸>

bath.jpg  

剛見到這個露天浴缸時,真是只有"傻眼"兩字,不要懷疑,它真的就是這家人平日所使用的露天浴缸,更神奇的一點是,它還可以加熱,在浴缸下方有一個洞,

可以加入木材直接燃燒加熱,功能很類似"炕",我因為生性害羞,常常都是入夜後,才跑去洗澡,光著身子,在熊熊柴火加熱的浴缸裡泡澡,常常讓我想到下水餃的畫面,其實還蠻有趣的,不過唯一要注意的是下雨天。我就遇過一次,在晚上八九點時,室外溫度約十度時,老天很不給面子的下起大雨,那時候的心情,真的是到底我是在洗澡,還是在淋雨呀。

 IMG_0290.JPG  

這就是SCOTT的床囉~>

 

food1.jpg  

 

 

 

 

arf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